娱乐-BAOYILAI.AIYUBAO.CHEYISHU.COM域名出售

张国荣已离开20年,现在有了叫他叔叔的粉丝

2023-04-01 00:00:00

春去秋来二十载,无数事情发生,很多的人走过,留下一些痕迹又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。一个人、一件事,被时代和千千万万的人记住的奢侈,需要多少理由?他先锋绚丽的造型,他娓娓道来的歌声,他个性十足的舞姿,他塑造的百转千回的角色,他天真治愈的笑容,以及那些吹不散的忧郁和哀愁,关于他的种种,总是让人难以忘怀。2023年的4月1日,是张国荣逝世二十周年,“风继续吹,不忍远离”。

张国荣是代表曾经香港黄金时代的三栖艺人,2005年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。他身上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气质,很容易会带观众进入他的世界。他的舞蹈热力四射,演唱充满激情,舞台是属于张国荣的。

张国荣曾经说过他很渴望被爱,也愿意分享爱,一句关心、一句鼓励,他都会很记得。他离开了二十年,却似乎从来没有淡出媒介。去年张国荣《热·情》演唱会修复版视频在线上播放,1700多万人次的观看,证明了这个时代依然对他保有热情;今年3月29日,为纪念张国荣逝世20周年,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“继续宠爱·张国荣纪念展”,展览透过其经典舞台服饰、旧照片、唱片、影视作品、歌影视奖项及私人珍藏等,展示及回顾他在音乐、电影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及其对流行文化的影响。对于全球“荣迷”,这都是一件心心念念的大事。

1995年,第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,最佳电影歌曲《追》奖座,由唐鹤德先生提供。此为“继续宠爱・张国荣纪念展”展品图,源自香港文化博物馆官网。

对于一群人来说,张国荣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存在,他们痛心于他的失望和苦痛,也能长久地从对他的爱和怀念中汲取力量和安慰。

关于张国荣的传说很多,关于“荣迷”群体的故事也从不新鲜。神奇的是,一个已经离开了20年的人,了解和喜欢上他的人数量仍在持续增加。相较于追忆往昔的第一代“哥迷”(主要是70后、80后),在2003年后喜欢上张国荣的粉丝,被称作“后荣迷”,他们把张国荣称为叔叔,“后荣迷”也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下这个群体的生力军。

这个人群的成长经历中,张国荣并未真实地以肉身与他们同在过,“喜欢上这个人的时候,他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”,是这个群体共同的遗憾。

纪念张国荣离开二十周年之际,澎湃新闻采访了三位00后荣迷,他们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,有的今年刚刚考上大学,有的即将从名校毕业。他们以自己的方式,理智而热烈地追逐着“偶像”,也追随着那些光环和领悟,让自己成为了更好的样子。通过采访,我们也试图探究,对于那些未曾与他“相遇”的年轻人,在信息如此发达、选择如此多样的成长中,为什么依然会选择成为一名张国荣的粉丝。

1983年,《风继续吹》卡式录音带,由吴贵龙先生提供。此为“继续宠爱・张国荣纪念展”展品图,源自香港文化博物馆官网。

赵港生 2004年出生

和爸爸一起粉张国荣,妈妈会“吃醋”

我是来自福建省泉州的04后荣迷赵港生,现在是一名在读的学生。我的昵称“赵港生”,是张国荣饰演的角色中比较小众的一个,算是我在无意间发现的,出自徐克导演的《金玉满堂》。

赵港生的形象和我本人在性格上比较贴近,我也蛮中意这种酷酷的、痞痞的男生。我尤其偏爱他身上有一种反差萌——本来是一个黑帮老大,却撇开生意去做一个厨师。这是在我眼中属于我自己的角色。

从小我就有和爸爸一起观影的习惯,我们喜欢一起看发哥或者星爷的作品。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,偶然发现一个词条“张国荣影视大全”,就点开搜罗了一下。最开始吸引我的是《倩女幽魂》特别的片名和精美的封面。伴随片头响起的电影同名主题曲《倩女幽魂》的动人旋律进入影片,男主角宁采臣呆萌登场,我立刻就被他吸引住了。

在和爸爸的观影过程中,我们开始聊起了关于张叔叔的话题。因为宁采臣这个角色容貌俊俏,很符合我的审美。我就向他问起这位演员是哪一位明星,他还出演过什么角色?爸爸跟我讲,很可惜,他是一位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明星了,现在已经去世。

那天我们聊了很多,我问起张叔叔的生活和其他作品,爸爸有讲到他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歌手。

自从有了共同的偶像以后,我们父女二人在做事方面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向导。因为这样的吸引力法则,我跟爸爸的关系被瞬间拉拢了,变得融洽了很多。在青春期叛逆的时候,我有很多时候都不愿意跟爸爸讲话,但是只要一提到张国荣,我们两个的话就滔滔不绝,怎么也说不尽。直到现在我上了大学也一样。有时偶然听到他的歌,刷到相关的视频,或是一些比较珍贵的影视资料,我们就会在一起分享。

很有趣的是,因为我妈妈的偶像是刘德华,她偶尔会跟我们俩并不那么融洽,我们一家人会为了各自的偶像“争风吃醋”。妈妈会说:“既然你们都那么喜欢张国荣,那为什么不能大家一起喜欢一下刘德华,这样我们一家就都是同担(注:喜欢同一个偶像的粉丝们)了!”偶尔听到张国荣的歌,她又说:“唱得真好,那我也要喜欢他了。”

人生不如意的事,有十之八九。青春期里的苦恼还蛮多的。烦恼时,我就会想单独找一个安静的空间,听听张叔叔的歌,看看他的电影。想着如果这个时候,张叔叔他在我的身边,他能给予我怎样的帮助,会跟我说些什么样的话。

以前我总会想起他讲过的一句话,人生就好像到游乐场玩摩天轮、过山车,去到一个低点的时候,一定就会顺势上到一个最高点,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,去到尽的时候,就一定会去到一个更加好的阶段。所以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调息自己。

在我心目中,张国荣是一位认真温柔且充满热情的人。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我对他的喜欢,如果有人愿意听的话,我就会跟人家唠很多;不感兴趣的话,我还是会按捺不住心中的热情,向对方提上几句。因为我真的会在这方面对自己很骄傲——能够在现在这样浮躁的年代,喜欢上一位这么棒的人。

如今还有非常多像我一样的荣迷,我在这个群体中待的时间比较久,发现荣迷群体的年龄跨度真是非常大。有些姐姐可能都已经60多岁,有了自己的儿子女儿,甚至是孙子孙女了。也有些年龄比较小,只有13岁左右。我们平时会在自己组建的粉丝群里沟通,分享一下制作的表情包,听听他的歌,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荣迷各自的最新动向,甚至会一起唱唱他的歌,看看他的影视作品。

大家相处是非常融洽的,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,那就是继续延续着对他的爱意和对他的思念,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,让他依然活在很多人的心目中。

从前的荣迷,也许只是纯粹喜欢听听他的歌,了解一下他的故事。从2018年开始,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张国荣热潮。大家会说张国荣说过的话,用他的照片做头像,他们做这些事情,就会觉得很有格调。一些网友可能会指责别人说,“你就只是跟风喜欢他一段时间,你只是喜欢他带给你所谓的格调”。但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,我觉得喜欢一个人,不一定要了解他的全部,无论是放在心里的喜欢,还是表达出来的喜欢都很好,也不一定非要看过他所有的影片,听过他所有的歌曲。只要是在无助的时候,看见他的照片,听到他的歌时就能获得力量,就已经很棒了。

在我的观察里,荣迷群体现在越来越年轻,实际上反映出张国荣当年的表演和作品始终没有过时,他的人格魅力也足够吸引这么大的一个群体来关注他。而且张叔叔一向强调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是永恒的,他也真正地做到了他想做到的,带给我们这么多的优秀作品,不断吸引更多荣迷继续宠爱!

从喜欢张叔叔到现在,我一直在上学。最多在假期时参加一下粉丝自发组织的线下观影活动,和朋友们一起到家里面看影片。

香港之于我,因为有张国荣的存在,成了一个特殊的情结。香港就是我这一辈子一定要去的地方,我一定要去看他看过的风景,吹他吹过的风,去了解一下他所做过的事情,听一听大家口中的他。

为了准备参加二十周年的纪念活动,我攒了足够的资金,同时也攒满了全部的思念,攒满了勇气,就差到达那个梦寐以求的张国荣存在过的地方。今年我上了大学,终于有了相对自由的时间,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一定要去参加这次活动。而且开票那天,我竟然顺利成功抢到票了!

我认识的一位荣迷姐姐,因为没抢到票,她遗憾不已,而我因为有重要的比赛,暂时也挑不出时间去远赴这场约,痛定思痛,我就把这张票送给她。

本来我想带上我的好朋友一起去,想着之后可能还有机会收两连座的票。结果这个过程中又被人骗,也被黄牛赚去了一部分钱。心里其实挺伤心的,等了五年的活动,还有这些人在乱插一脚。导致很多人都没办法去赶赴这一场约,让这个事情成为大家心里的一个遗憾。好在群里很多没抢到票的荣迷们一起相互安慰开解,说如果没有去成这次活动,也不要紧的。大家可以去香港随便逛一逛,追寻哥哥的足迹,还有一些其他的演出和展览可以参加。慢慢我就释怀了,觉得没去那也没关系。我把我的票送给了别人,的确能帮助到别人去实现和我一样的梦想。

就算不能赶上这次纪念活动,今年我也一定会去一次香港,现在计划在9月12日他生日的时候赶赴香港。当然,这一次我也有拜托朋友带上我亲手折的千纸鹤去参加献花活动,所以也没那么遗憾了。

2023年3月30日,香港文化博物馆,继续宠爱·张国荣纪念展举办。张国荣生前的舞台服装、照片、影片和音乐专辑等60多件物品亮相。视觉中国 图

目前,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荣迷平台,做张国荣纪念的公众号,继续为大家做一些宣传和服务。我也想自己做一位up主,剪辑一些他的作品和采访片段,分享给更多人,让大家能够看到。

我心目中“神”一样的张国荣,也许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吹捧,而在我看来,张国荣的确就是“神”一样的存在,他在任何的事情上都近乎做到极致。现在的一些艺人确实同他有一段距离,也需要一段进步空间。但确实时势造英雄,是从前那个年代和环境造就了这样一位巨星,而曾经的娱乐环境已经变化,今天我们对艺人的评判标准也已不同。

通过了解张叔叔,我们部分荣迷群体才会关心关注到性少数和抑郁症群体。张国荣在这方面带给我的影响是蛮深刻的,因为有了他的先例,我们在对待这样的群体时不会抱有异样的眼光。从前抑郁症是一个敏感小众的话题,人们对抑郁症倾向于一口咬定它就是坏的,人就会疯掉之类的,而现在看来的话,这种观点是不合适的。我现在也在学校和社区里做一些科普,正确宣传抑郁症相关知识,让人们可以关注到。

可以说,张叔叔对我的整个人生观、道德观也有很大的影响。在艺术方面,也由于我了解他的歌和电影作品,我自己会分辨判断,怎样的作品是好的作品,怎样的作品是用心的作品,是能广为流传的作品。于是,看待现在的一些口水歌,我就会保持理性地欣赏,并不做多评判。

伴随我不断长大,思考的程度也越来越深。慢慢地就会发现,和小时候的喜欢相比,他的思想、行为作风以及品行,都已成为一个非常的正确的引导,这就会一点点将他捧上了所谓的“神坛”。对我而言,他就是我的一个精神符号。因为这样的热爱存在,我在做事情方面也希望尽力做到精益求精。

我在想,如果他还依旧在世的话,我相信他应该会逐渐了解学习更多我们中国传统文化,并发扬光大。他也会做好自己本身应该做的事情,持续为观众奉上精彩演出和更好的作品。他可能也会非常乐意参加各种节目去做嘉宾,并且尽他所能提携一些新的人,为娱乐圈再增一抹活力。还有一个就是他应该也能拿出,就是属于自己导演的作品,然后捧起奖杯,洋洋得意地说他做到了。

处在如今一个偶像当道的时代,经常会有太多不同偶像的粉丝群体之间的摩擦发生,通过对比其他艺人和自家偶像,拉踩对方来抬高自己偶像的声誉。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。而且他人在进行言语攻击时,作为粉丝很难袖手旁观。受张叔叔的影响,荣迷也是不争不抢的状态,在内部大家的素质蛮高的,不会跟别人的idol比拼,也不会消费别人的偶像。我认为如果你认同他(偶像)的人品,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延续一下他的行为作风。

在今天我能够听几首他的歌,看一下他的电影,我觉得就很快乐啦。因为他自己本身也说过,在当今的社会中,在提到80年代的香港歌星时会有人提到他,他自己就会很满足。

1997年,张国荣在《跨越97》演唱会上穿着红色斗篷及闪石西装,表演《红》等多首歌曲,由唐鹤德先生提供。此为“继续宠爱・张国荣纪念展”展品图,源自香港文化博物馆官网。

安徒生  2001年出生

“我会在有些时候写信给他”

我生长在贵州中部,一个发展得很慢的城市,父母是基层工人,家里很难有所谓的娱乐氛围。我是家里的独子,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妹妹,我大概是家里那个最受保护的孩子。

我的三姐很喜欢张国荣,也喜欢香港娱乐文化。小时候,她会带着我一起看TVB,例如《搜神记》《通灵神探》《义海豪情》。那会儿家里没网络,是在一些卫视上看的,偶尔会插播张国荣的影视作品。父亲虽然很喜欢看很老很老的香港武侠电影,但可能到现在他也叫不上几个香港明星的名字。

2013年的时候,我跟着姐姐看“快男”时,听到华晨宇唱了一首《我》,当下就很喜欢这首歌。三姐听到这首歌的时候,很激动跟我说:“这是哥哥的歌!”我就想,“哥哥?我也没有哥哥啊?”

就这么阴差阳错地知道了这样一个人。

对张国荣的喜欢,应该算是从音乐开始,然后去深入了解和认同这个人,后面开始看他的电影。普通人根本不用去刻意地了解他,光是看百度百科他的介绍,就大概能晓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。深入去了解他的故事以后,就感觉他身上的特质,好像能够把人往正面的方向引领。

对我来说,我大概会用“高屋建瓴”去形容他的整体气质,又没有恃才放旷,是很温柔、很美好的一个人。甚至于有时候觉得他太好,是那个时代配不上他。

作品上,我一直很爱一开始吸引我的那首《我》,歌词里写一个特立独行的不被理解的自己,去听他的演绎就像是在述说自己的故事,能听出渴望、无奈、难过,种种情绪都在描绘着这样的一个人:有些与众不同,但是热爱花朵,热爱世界,渴望被人理解。

初中那个时候没手机,信息也没有那么发达,一开始追寻一个人的“痕迹”,主要靠从我姐那“吃安利”。后面又听到了《沉默是金》,他的作品都注入了自己很多的情感,《沉默是金》在告诉我,话语的力量比我们想的大很多,也很像在告诉那些诋毁自己的声音,我不在乎,“笑骂由人洒脱地做人”。

1984年,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,十大劲歌金曲奖,《Monica》奖座,由唐鹤德先生提供。此为“继续宠爱・张国荣纪念展”展品图,源自香港文化博物馆官网。

他的声音有讲故事的感觉,每一首歌都在吟唱一个故事,《Monica》是在热烈地宣读自己的情书,《风继续吹》是在给一个朋友静静地讲故事,“你慢慢的说,我慢慢听”;《风再起时》就是在说自己的过去和未来的故事了(我更喜欢他告别演唱会的版本),真正地走进了乐曲里。

电影里,我最喜欢的是《霸王别姬》和《阿飞正传》。他在表演里展现的能力让我更觉得他不是在演,而是在把每一种自己的可能性演绎出来。虽然他的长相已经深入人心,但是我还是要说,他绝对是“剧抛脸”——他可以是温婉可人的悲剧角色程蝶衣,也可以是桀骜放浪的阿占,可以是那一只一直在飞的鸟儿阿飞,也可以是家道中落的十二少,更甚就算是《枪王》里的变态杀手在他身上,又有何不可。他就是这样的演员,总能“拿出”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自己,对观众说话。

张国荣对我的青春和成长是很重要的存在。从初中“混着”考上市里数一数二的高中后,感觉自己的优秀就突然“泯然众人”。那时候家里的氛围不是很好,加上一些人际关系上的问题,抑郁症这条黑狗咬上了我,在那个阶段里,他给我的影响是最大的。无论是听《我》《风再起时》 这些有点“惋惜”的曲子,抑或是看《春光乍泄》《霸王别姬》这些电影,还有不停地去看关于他的纪录片,都会有更多的共情,也在某些时候觉得和他产生一些“神交”,就像在和他说话一样,我能够知道他的痛苦,他也能领会我的不安。

了解他越多,越觉得他在艺术上的钻研让他超出了那个时代。 97演唱会的造型是超越时代的探索,就像每一次艺术风格的变迁,改变的人都会被人诟病,只有走出那个时间以后,人们才会理解那种大胆的突破,毕竟梵高死了以后才叫梵高。他是一个天才,时代没有载上他的船,他的陨落是令人惋惜的,但是我的私心还是,他不属于这里,他应该活在天上,像星星一样。

1997年,张国荣于《跨越97》演唱会时穿着的红色高跟鞋,唐鹤德先生提供。此为“继续宠爱・张国荣纪念展”展品图,源自香港文化博物馆官网。

很多人都叫他“哥哥”,我觉得用普通话说哥哥的话,有点“发腻”的感觉,好像用粤语来说会好一点。我更愿意用“他”来称呼。对他应该也算不上追星,不是“粉”一个偶像,是尊敬一位真诚的艺术工作者,也是交了一个很远很远的朋友。

说来有点矫情,我会在有些时候写信给他,就向他说一点自己的近况,或者又听了什么音乐,看了什么电影,想到了什么人。和他说话就像是梳理自己的情绪,并不把他当做一个高高在上的明星,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,一个真正的朋友。

他的待人接物和他的作品一样不断被怀念和提及,几乎整个港圈都受到了他的帮助。很多人提到他的回忆都是温暖的,一起打麻将,拍电影的时候埋西瓜,对剧组里面家暴的人呵斥,帮助素昧平生的人,所有的这些都体现着乐观、真诚。

也是因为有那个阶段,我好像很能理解一点为什么Leslie会做出这样的选择,说自己有多了解他肯定不现实,但是能够感受到他掉落的时候那种失望、痛苦,也带有一点的解脱。绝望的下落,可能对他这样的一个天才来说,是一个走向光的过程。

对于张国荣,风华绝代这些词很难将他的整个生涯说尽,不过还是要说,我们庆幸有过张国荣,但是对于他的离去,我也会觉得理所当然。

小叮当 2001年出生

“他天生就是艺术家”

我生长于西部山区,经济发展可以说接近停滞的小县城里,父母都是很普通的、为生计奔忙的小老百姓。我的父母是70后,我有时候会想,按理说,他们的青春时代,应该是港乐在辉煌年代进驻内地的最直接受众,但他们似乎并没有太关注这部分的文化。小学以后,我就已经很喜欢听歌,但当时的记忆是——网络歌手三巨头徐良、汪苏泷、许嵩。

第一次听到张国荣,是高中的时候在朋友的歌单里突然出现他的《春夏秋冬》,开启了我对粤语世界新的大门。因为那首歌,我开始了解张国荣,疯狂听他所有的歌。到后面渐渐了解这个人,发现他不仅是一个歌手,还演过那么多作品。

有一次,一位同学突然给我推了一首《侯斯顿之恋》,我没有第一时间听,等到听的时候发现太妙了,后来这成为了张国荣的歌里面我最喜欢的一首。

关于张国荣的电影,虽然一开始看得更多的是王家卫的电影和《霸王别姬》这种最著名的类型,但原来还有《家有喜事》这样的喜剧片,让我发现他是一个可塑性很高的演员,无论演哪个角色都很有代入感。他在当时确实是一个乐坛和影坛的“顶流”,但他其实是一个艺术家,在我们的心里面是这样子的存在。

更棒的是,他是一个不断去尝试和突破自己的一个人。他前卫时尚,审美即便现在看来也不过时。他敢在最鼎盛的时期,抛下一句话,说我以后不唱歌了,就退出了乐坛,又去专注演戏,一样可以做得很好。你就觉得,这个人他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,就应该吃这碗饭,怎么会有那么好的人,让人心生羡慕。

而当他回到乐坛,应该是娱乐圈又收到了一份礼物,一个上天赐给娱乐圈的宝藏。我记得他好像后来还想去做导演,遗憾的是,直到去世,他想要拍的那部电影,一直都没有拍成。

从他过去的采访中,以及这个圈子里认识他的人对他的评价,你会发现他是一个,无论是在性格,品质还是才华方面,都没有办法去指摘的一个人。当时我在想,这么完美的人怎么可能存在?

像是他在最红的时候,会在活动上把当时还是新人的王杰拉到身边,让别人看到他;或者劝陈奕迅戒烟、为被家暴的工作人员抱不平之类的。他无论是对待什么样的人都是以同样的眼光,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和名声而傲慢。他是很有情义的人,除了是个明星,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。

哦,他还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。他在演唱会上跟唐鹤德唱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,我觉得这就是世上最浪漫的事情了。

我记得在他大火之前,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面摸爬滚打十年还是八年了。后来有一句话说,张国荣都要挨十年忍十年,别人凭什么不努力。这是常常被拿来激励后辈的一句话。

关于喜欢张国荣对我的影响,我想可能是潜移默化的。大部分人的青春期总有一段现在回想起来很矫情的时间,伴随着对性别的认知、对自我的认知、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的变化。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,青春期里我好像度过了一段特别天真无知的探索和过渡期,自我意识逐渐圆满,当我开始变得成熟时,快乐好像也越来越少。苦闷和烦恼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,对世界的认知告诉我,我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,再加上人际关系的变化、环境的变化让我感知到“好像没有什么是永恒的”。身体里原来住着的那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逐渐出走,性格也开始变得悲观和内敛。

“偶像”,这个词感觉似乎不太合适,但这样一个人的存在,于我而言,像是一种精神食粮,去填补和重构我在现实“幻灭”后的精神世界,让我重新对世界充满期待,让我在悲观与乐观之间横跳穿梭。或者说,这样的一个存在,好像是我不可能达到,但是又非常向往的另一种生活模式,有一个人替我完成了一样。更具体的方面,大概是在为人处世方面,我会希望成为像他一样善良的人。

我喜欢上他的时候,他已经不在人世了,但是我觉得就是这么一个人,能在去世了这么多年后,还有那么多的粉丝记住他,还源源不断地有新的人去喜欢上他,去翻看过去的这些东西,去了解关于他的所有,那种人格魅力更是无法复刻的。

一开始我知道他2003年跳楼的时候,我挺惋惜的。我会想,如果他留在这个世界,可能会留下更多精彩的作品,这一点让人至今觉得惋惜的。但后来我觉得,我是可以理解他的选择的。我觉得肯定是他自己已经无法忍受那种病痛。我身边也有朋友有抑郁症的经历。我其实很坦然,可以很平静地去接受这个东西。但是有时候我会翻到他一些采访,讲到一些很感动的话的时候,我也会哇哇大哭。

我想,现在人们怀念他、纪念他,是怀念这个人他代表的那种艺术,以及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追忆。如果要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,能想到的人,第一个人一定是他。就像他当时在演唱会上说的,他希望如果以后大家能提到香港的影星有谁,希望大家能想到他的名字。他做到了。

严格意义上来说,我觉得自己不算“粉”,因为本身是一个较为佛系的人,追星做粉丝也没法像现代人一样疯狂。至于我喜欢的歌手演员,我总是抱着一种“我们更像是两个世界的人”的心态。我还有其他喜欢的歌手,有的几近消失在中文互联网,有的百度都搜索不出完整资料。

当你处在一个人人都能在大众面前发声,人人都可能成为KOL的时代,这个时代“没有巨星”似乎也就不足为奇。遥远的“神”和当下的偶像,本质上都是流行文化的产物,他们的不同在于时代变了,人心变了。这样说或许有些偏颇,毕竟当下的偶像也有很努力且有能力的人。但不得不说的是,我觉得张国荣所代表的是进入娱乐圈的艺术家,他们普遍将这份工作当作艺术事业在对待,同时承担起向大众传播推广的责任。而今天种种原因,商业化发展极盛带来了反噬作用,浮躁了很多,粗糙了很多,作品质量堪忧,其实挺悲哀的,尤其是有时候我看到选秀节目里很多很年轻的面孔,我还挺心痛的,他们像昙花一样在圈里闪现,但在迭代迅速的环境里,却仿佛只是被操纵的提线木偶。

而能够喜欢上这样子的人,是我们荣迷的幸福与幸运。虽然我们没有在同一个时空共处过。但我的人生也因为有这个人的存在,让我一个很少追星的人,感受到“追星”的乐趣。

这种乐趣并不需要多狂热,他的歌和电影伴随着我的日常。我还买过关于他的一些书,躺在我的柜子里,我经常没事翻看。我身边也有其他很喜欢张国荣的朋友们,我们会保持分享。

有一年,是他的忌日,我写过一篇纪念他的文字:

2021-04-01(节选)

编号55383 Cheungkwokwing小行星

我的碎碎念会和你一起飞上太空吗

会变成尘埃还是粒子呢

好期待与你相见

一分钟也好,一秒钟也罢

下次也一定要再来地球